编者语:6月下旬以来,黄冈连续遭受强降雨袭击。天灾无情人有情,学校党委把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目标。抗洪指挥部、抢险突击队、人民子弟兵,一再刷爆各个“朋友圈”,带给我们无尽的温暖、感动和鼓舞。在防汛救灾工作中,学校涌现出了各类先进典型,党委宣传部特推出《大爱黄师群英谱》。

大爱黄师群英谱之一:李国庆

  李国庆,60岁,中共党员,我校美术学院院长、教授。

  “这几天总是睡不着,心里老是想着学院,每天很早就会赶到现场。”7月9日,在抗洪一线已经连续奋战四天的李国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术学院能够在灾害面前迅速展开自救,这源于班子的团结、党员的带头、老师的奉献。

“转移学生是第一要务”

  7月2日,美术学院党总支书记余彦君、副书记管晓强和辅导员、班主任一行深入宿舍,看望因各种原因留校的学生,了解留校学生情况,及时掌握最新信息。期间,李国庆院长也多次询问和关心留校学生情况。

  7月6日上午8:30,在美术学院的精心组织和黄冈市武警、消防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60多名卓越班学生、考研留校学生开始平安转移。

  学生的安全,就是天大的事。李国庆透露,美术学院提前把60多名留校学生安全转移到了附近酒店,两天之内学生全部平安回家,好几位家长都打电话过来表示了感谢。

“把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美术学院地势低。6月30日,在很多人不以为然的时候,经验丰富的的李国庆敏锐地作出判断,洪水很有可能要来了,必须提前采取应急防范措施。

  7月1日,美术学院召开全院教职工防汛动员大会,统一思想认识。

  7月2日,搬迁转移设备。“党员们可爱,老师们可爱。很多女老师也来了,连门卫都上了,这让我很感动。”关键时刻,一声令下,李国庆身先士卒,全体党员教师30多人积极行动起来。

  当天下午,美术学院一楼的财产,包括几吨重或价值上百万元的设备,只要能够转移的,全部安全转移。转移不了的,对它们进行架高,其中包括零楼陶艺房设备、一楼8间教师工作室、2个办公室等,以免进水受潮。

  7月4日,美术楼楼梯间配电房进水,“把能下的设备下下来”,美术学院抢险开始。

  7月5日,全院男教师开始搬迁展厅内的东西,把画都下下来,搬迁到二楼教室。把移动展板放到走道上,活动展厅展板搬到楼梯口,一些女老师也积极参加。

“齐心协力筑起防水墙”

  7月7日,美术学院召开全院男教师会议,布置美术楼值班抢险工作。初步安排四班,轮流24小时值班。值班主要任务是监控险情、水泵抽水、及时处理应急事件。

  7月8日,值班人员灌沙袋,在美术楼门口筑起防水墙,增加一台水泵,用于室内抽水。一楼排水口,直径40多公分,其所在的涵洞,通向未名湖。要抽水,得先堵排水口。

  当天早上,李国庆跳入一米多深的水中,和10多名教师一起,装满12袋泥巴,硬是堵住了来势汹汹的洪水。随后2台水泵,24小时不停抽水,水比昨天(7月7日)退了5公分。李国庆说,其中一台水泵是找做建筑的朋友借的。

  据了解,前几天因为美术楼门口积水深,学院还自制了一艘“塑料瓶船”,可以承受四个人的重量,用于运输必要的生活物资。

  7月9日,值班人员清理展厅积水、淤泥,抽水效果逐渐显现,展厅开始见底。当天,美术学院又增派26名男教师参加了学校抢险突击队。

大爱黄师群英谱之二:高少初

主动请缨加入青年突击队的“老兵”

  灾情发生后,黄冈师范学院迅速组织了青年抢险突击队,学校40岁以下的100多名教师踊跃报名参加,其中有数十名博士和教授。校长陈兴荣等全体校领导一线指挥,与大家一起并肩作战。

  在第一战场,100多名教师配合官兵挖土装袋,教师们三个一组,个个争先恐后,你追我赶,衣服湿透了,鞋子弄脏了,教师们无暇顾及。

  “高教授,您身体不好,不要背了,休息一会儿!”一位身材高大的教师,扛着沙包来回跑引起了大家的关心。

  “我们学校被淹了,官兵们奋不顾身来帮助,我们更应该出力出汗,不能落后,早一天消除了内涝,我们就可以早一天回到讲台上。”高少初教授说道。

  傍晚7时许,用10万袋土垒起的长1.3公里、高约1米的隔水墙成功合拢,看着这条结实的泥巴墙,参战人员个个脸上乐开了花。

大爱黄师群英谱之三:肖延量

不顾自己家受灾,积极参加抢险突击队

  肖延量,中共党员,我校音乐学院辅导员,家住北校区16栋1楼。他不顾自己家积水已达10公分,毅然参加学校青年教职工党员突击队,投入到防汛抗洪工作中。

  “今天是大雨以来最累的一天。吃完早饭,从酒店搬家,去市里买劳保用品。回来午睡不到10分钟,电话来了,上前线。下午3点35度高温,装沙包扛沙包,奋战到晚上6:50。回家收拾东西,9点多才从洪水淹没的家回到住处。明天早上6:30集合。”这是肖延量老师7月8日在他自己的QQ空间里写的一段话。

  7月6日,大雨滂沱。肖延量老师积极参与转移安置因编演《红色薪传》剧目留校的300多名学生,为学生买水买面包,准备食物。当天晚上,他又到学生住处看望学生。

  7日上午,肖延量老师又积极参与音乐学院一楼的财产转移。此时,肖老师自己家已经被水淹超过30多个小时。如果没有参加转移学生、转移财产等工作,或许肖老师家的受灾情况会轻一些。

  最令肖延量老师感动的是,音乐学院江锦绣老师在了解他的情况后,主动联系他,让他一家三口人搬到她家房子去住。

大爱黄师群英谱之四:余晚霞

抢险一线,巾帼不让须眉

  余晚霞,中共党员,我校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7月9日,尽管天气转晴,但黄师灾情仍在。学校党委召集男性教职工党员二批队一线灌沙包、磊堤堰,以备校园排水和预防再次大雨。时间紧、任务重。当余晚霞知晓通知后,瘦弱的她,毫不犹豫,放下家里的老小(与丈夫分隔两地),自带装备,加入到抗洪抢险的队伍。

  一大早,余晚霞和男突击队员一起来到抢险一线,和男同事一起灌沙包、磊堤堰。沙包扛不动,就拖拉;沙包被地面障碍物勾住了,一双有力的大手帮助拉扯,扛起来就走。几次下来,沙包是搬移了,可也让不少男同胞分神帮助他。算了,还是灌沙包吧!一撬下去,只有半个面积的土……但她还在坚持。用单薄的力量为抢险多增加一份保障。手磨破了,脱力了,但她没有丝毫退却,用她自己的话説:“共产党员不分男女,只要在下一次大雨来临前,学校堤堰磊好就安心,这点苦不算什么!”

  13:00,余晚霞返回抗洪救灾现场,简单吃了几口米饭。看到青年教工突击队们再次赶往最前线,余晚霞犹豫了,去不去呢?她退却了吗?不!她要让她的力量最大化。于是,她留下来啦!因为她深知,一名后勤保障人员可以为众多突击队员送去福音。于是,穿梭在深水里的她,电话传递信息,协助运送物资……一点也不轻松。

  掀开帽子满脸是汗的她,虽然面容疲倦,但依然坚定有力!

大爱黄师群英谱之五:卢细超

时刻备战,只要有需要

  卢细超,中共党员,我校体育学院2014届毕业生,创立了黄冈狼行天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7月2日上午11点,朋友圈传出母校被水淹的消息后,卢细超让同事帮忙编辑了一条信息:黄师义务救援,需要回家或转移的同学可以打我电话 。就这样,卢细超一整个下午接了几十个电话,他不停地穿梭在校园,往返转移学生,前后超过50次。

  7月3日至5日,间歇性下雨。卢细超转移部分学生后,每半个工作日,先后车载校领导及学工部、保卫处等部门负责同志,巡视校园排水情况。期间,看到陈兴荣校长多次脱了鞋子,赤脚淌水进宿舍,鼓励留校学生,卢细超说,内心很受鼓舞。

  7月6日,大雨。9点左右,校园积水比前几天更深,学生需要转移。卢细超立马停止公司内部工作,开车前往母校。当车行驶在昔日美丽的校园时,他想,整个黄州除了大卡车之外,可能也只有我这款越野车可以涉水这么深。思绪停留那这一刻时,电话告知,11栋一名男生的脚做了手术,需要紧急转移,于是11栋男生是他的又一转移目标……

  11点,卢细超呼叫越野E族车队的兄弟帮助转移学生。E族车队加入了武警、消防战士的车队,一趟趟转移学生。转移人心切,中午都没有心情吃饭。他被强烈要求去吃饭,饭后,他再次加入抢险队伍。

  下午4点左右,体育学院打来电话,告知还有13名师妹没有出来。接完电话,卢细超再次冲进了水里,救人如救火。车子行走在接近1米高的水中,产生的波浪拍打在车前。车子开得快了,积水又上涨了,一个电话的分神,没有控制好,发动机进水了,车子熄火了,晕了……

  他打电话给越野E族的朋友,希望朋友们能迎接体育学院被困的学生,而他自己的车子停在了修理厂,发动机大修,估计需要一周时间……

  卢细超说,作为一名校友,我随时做好准备。只要母校需要,随时投入战斗!

大爱黄师群英谱之六:杨希周

黄师有难,黄师人责无旁贷

  杨希周,我校体育学院社体1403班学生。“近期在学校附近进行瑜伽培训,恰好那天下午放假,看到群内老师和解放军官兵合力在学校抗洪抢险,那一个个动人的画面不住地刺激着我的神经。“黄师有难,黄师人责无旁贷”,这个念头在我脑海一闪,我便决定我得做点什么,于是我在群里咨询老师请愿支援,同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走进西门,我震惊了,浸泡了几天的黄师再次触动我的心灵,正好有送物资的车,我义无反顾地上车,来到一线我更是感动,二话不说,投身其中。我想,作为一个体育生,有的是体力,为了自己的家,再苦再累我都要坚持,衣服湿透了也要继续。多一个人,多一分力。我相信黄师定能战胜天灾,加油,黄师!”

(责编:黄师宣)

上一篇:下一篇:

作者:党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16-07-13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