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园主要建筑物、道路和景观命名方案》正式出台

  本网讯 近日,黄冈师范学院《校园主要建筑物、道路和景观命名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在我校校园网上发布,聚集各方智慧完成的《方案》正式出台。

  为规范校内主要建筑物、道路和景观名称,进一步提升学校文化内涵与品位,学校于2015年启动了校园主要建筑物、道路和景观命名工作。根据科学规范、言简意赅、寓意深刻的基本原则,通过召开专家论证会、教代会代表咨询会和网上征集师生意见等环节,最终由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

  从整体上看,新近出台的《方案》中校内主要建筑物、道路和景观名称简明、上口、雅致、大气,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

  《方案》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校内目前四个主要建筑物采用校训分别命名,即南区综合楼为“厚德楼”,主教学楼为“博学楼”;北区一号教学楼为“力行楼”,科技大楼为“致远楼”。南区四条主干道分别采用校史沿革中的四个主要阶段学校办学所在地命名。儒学路,是以学校前身——1905年黄州府师范学堂和1950年代黄冈师范学校办学地(黄州儒学,现黄冈实验小学)命名;银盘路,是以1960年师专时期在银盘山办学地命名;珠明路,是以1999年本科以来在珠明山办学地命名。蕙兰路,是以抗日战争时期学校在罗田蕙兰山下办学而命名。

  《方案》具有浓郁的鄂东地方文化特色。南北校区的两个广场分别命名为“东坡文化广场(南)”和“毕升科技广场(北)”。南区其它几条道路分别以东坡一路、二路、三路、四路、五路等命名。北区道路以李四光、闻一多、胡风、黄侃、彭桓武、王亚南、熊十力、叶君健等黄冈历史文化名人命名。南区生态园以李时珍生态园命名。

  《方案》具有深厚的大学人文特色。南区樱花园、红叶园均以景物命名;南区湖泊借闻一多先生的《红烛》诗集,命名为红烛湖;红烛湖上的拱桥命名为六艺桥;南北校区的四个食堂分别命名为紫园、柳园、兰园与荷园餐厅,相应的学生公寓分为紫园、柳园、兰园与荷园四区。厚德楼前的大路援引儒学经典《大学》开篇第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故命名为明德路。

  此外,本着通俗实用的原则,部分功能十分明确的建筑物分别按照其各自功能命名,如:图书馆、体育馆、运动场、篮球场和生物楼、传媒楼等。

(责编:黄师宣)

上一篇:下一篇:

作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17-05-05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