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学者、新进教师、新参演学生热议《红色薪传》剧目

《红色薪传》演出剧照

     《红色薪传》合唱团部分成员

    本网讯(大通社记者 韦莉红 方梦芝 汪江东 舒雅苇)9月25日晚7点,厚德楼学术交流中心,我校大型原创音乐舞蹈史诗《红色薪传》剧目面向2017级新生的第三场(共七场)展演在这里如期举行。与前两场不同的是,校长陈兴荣特别邀请了黄师明珠学者、新进教师一同观看了演出。这场演出在明珠学者、新进教师当中引起强烈反响,大通社记者对部分老师及新参演学生进行了专访。

  大通社记者:《红色薪传》剧目是学校精心打造的一台剧目,去年荣获了湖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请您谈谈您的观看感受?

  化学化工学院杜成老师:《红色薪传》表演很专业,在表演上细节处理得也很到位。演出非常精彩,以至于有些新老师以为这些演员是已经工作的正式舞蹈演员而非正上学的学生。他们能够在场地、设备等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呈现出一场如此精彩的演出,可见他们排练过程的认真与艰苦,不仅是这样一场精彩的演出值得我们称赞,参与演出的每一位同学与工作人员也同样值得我们称赞。

  商学院张海枝老师:我看了之后,觉得特别受感染,心情现在很难平复。我觉得我们黄冈师范学院的学生非常有才华,节目的编排特别紧凑,剧情层层推进,顺序安排得特别合理,让观众循序渐进地感受黄冈作为革命老区悠久的历史,感受历史发展的脉络。令我感受最深的是舞台上展现波浪时的场景,感情表现得特别的真挚,特别受感染。

  大通社记者:在《红色薪传》剧目整个表演中,令您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幕?

  机电工程学院吕泽安老师:我是第一次观看《红色薪传》,这部原创的音乐舞蹈史诗让我感到十分震撼,我被革命先烈为国牺牲、与邪恶抗争的勇气及对强寇顽敌舍命拼搏、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境界所折服。特别是第三篇中“送郎去参军”这一幕,很贴近生活:新婚丈夫去参加渡江战役,中枪牺牲,新娘望眼欲穿,结果等来的却是噩耗……这一场景真实反映了当时百姓大众对革命的支持,体现了舍小家保大国的革命情怀。

  音乐学院王昊天老师:当我看到《红色薪传》剧目时,我为自己是黄师的一份子而感到自豪。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江上有面不落的帆”这一幕,世上哪有刚出嫁的姑娘愿意和心爱的人分离呢?但是国破家则亡,新娘子毅然决然舍弃了儿女情长,让丈夫奔赴战场。而那系在新郎手臂上的红盖头则成为了新郎奋勇向前的决心,可最后的结局实在是令人扼腕。

  新闻与传播学院余浩老师:整个表演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首用方言歌唱的浠水民谣,声音柔和优美,表演形式突显朴实的风土人情,每一句歌词都是一段生动的故事,具有我们大别山的地方特色和独特韵味。

  大通社记者:您认为《红色薪传》剧目对大学生有什么意义?

  机电工程学院吕泽安老师:我认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继承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将中华精神发扬光大,同时也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定报国之志,扬起理想风帆。如果学习上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同学们要勇敢面对、百折不挠,要学会在失败与挫折中,磨练自己坚强的意志。

  音乐学院王昊天老师:《红色薪传》让我深刻认识到年轻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作为时代希望的当代大学生更应该要学会担当。虽然现在是和平年代,但是《红色薪传》中的精神我们应当代代相传,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祖国挺立于世界而不断奋斗,也当有朝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个方向努力的意志。《红色薪传》中那向死而生的奋斗精神也是值得每一个学生、每一个黄冈人乃至每一个中国人学习的。

  大通社记者:请结合这台红色剧目,联系教学、科研等工作,谈谈您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对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感悟。

    生命科学学院程华老师:《红色薪传》是一部描述和记录我党成长发展的优秀历史题材剧目,对于高校老师来讲,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牢固的共产主义信仰,将信仰和价值观贯穿自己教书育人的本质工作中去,更好为社会主义大学教育和科研服务。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信仰,难以立足于世界舞台,更不谈发展和兴盛。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对大学生特别是新生开展党的历史文化教育,有利于他们成长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这也是他们今后学习工作中克服困难、勇攀高峰的动力源泉。

    商学院王庆老师:《红色薪传》是我校立足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地方特色打造的优秀剧目,目前不仅成为了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而且成为了学校展现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窗口。每次看完这台红剧,我都会有不同的感触,不一样的收获。大别山孕育了为新中国成立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几十万英雄儿女,他们“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革命精神在和平年代的今天,依然对我们有非常强大的激励作用。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在教师育人过程中,应该主动把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帮助处于成长期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思想引领。

    商学院杨兴锐老师:《红色薪传》剧目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初心的追寻。观看之后,我深深地被该剧展现出红旗不倒、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红色精神震撼。作为和平年代的我们,虽然远离战火纷乱,但是,和平年代也应该有披荆斩棘的创新和开拓精神,我们应该勇挑时代赋予的责任,将这种红色精神应该融入学校教育和师生血脉。作为教学科研人员,我们不仅应该以勇往直前、不惧困难、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为引导,在教学科研领域不断开拓创新,为祖国深化改革、繁荣富强努力;同时,也应该向学生灌输红色基因,让红色文化成为我们的内驱力和软实力。

  化学化工学院张万举老师:《红色薪传》剧目带给我莫大的震撼。我在为学校能够创造出这么优秀的作品感到自豪的同时,也为自己能够工作在这片红色的土地感到荣耀。黄冈,同我的家乡临沂一样,都是红色的热土。在这片土地上,有英勇的人民,有不屈的精神。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献出了鲜血和生命,而今,我们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要在工作中继续发扬老区精神,爱岗敬业、努力奉献,一方面为革命老区培养优秀人才,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圆我们的黄师梦,为实现革命老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化学化工学院陈砚美老师:立德树人,是每一位教师的天职。立德,就是以德育为先,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师德、师责、师品,以身作则,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学生、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树人,是坚持以学生为本,通过对大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成长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这次的红色剧目,让我们看到了革命先辈们勇于为社会主义事业献身的强烈的爱国热情,也激励我们应该把自己的责任落实到教书育人中,认真工作,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祖国。

  化学化工学院杜成老师:黄冈红色基因,薪火代代相传。看完整场演出,看到的不仅仅只是文化艺术,更是我们先辈代代相传的革命精神。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作为一个科研人员,就是需要汲取这样刻苦耐劳的态度,今后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想想我们艰辛的革命时代,便更加坚定了我为国家的科技建设克服一切困难的决心。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把这种红色基因融入到教学当中,让广大学生在润物无声中自觉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我们教师要做好示范作用,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

  商学院张海枝老师:立德树人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是老师在平时工作中一直追求的一个目标,我希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能够从做人做事方面引导学生,希望学生更多汲取正能量,在学好知识的同时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我觉得这是更重要的。因为我觉得大学是提升大学生素养的地方,专业知识是一个比较基础的,但人文素养却是终生受用的。

  生命科学学院徐碧林老师:作为一名刚入职的新老师,我还没有真正体验过教书育人的感受,也没有很丰富的心得,但是,从我初中、高中以及生命科学学院钟玉林老师和方建平老师身上,我受到了启发,认为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生活态度等都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师德好坏会影响学生的发展;一个教师的师德决定着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思想教育、政治方向和教师在教书育人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因此,教书育人,应该要以德为首。

  新闻与传播学院余浩老师:《红色薪传》剧目诞生于黄冈这片红色土地,深耕于肥沃的将军文化土壤。这部红剧以时间轴来呈现革命时代的变迁,让我的爱国心更加澎湃。谈到教育,我一直认为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激励广大教师坚定立德树人的职业理想,才能做好教育工作,所以作为教师本身,提高自己的知识广度和个人素养才是最重要的。

    化学化工学院万柳老师:看完精彩的《红色薪传》剧目,黄冈儿女不畏艰难险阻、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作为新教师,我们应当以革命先烈为榜样,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师德风范。在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同时,搞好自己的科学研究工作。当然,我们要学习的地方非常多,工作压力也很大,我们一定转压力为动力,发扬钉钉子的精神,挤出每一分钟,发挥自身的优势,在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中做出成绩,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大通社记者:每年都有大批毕业生演员离开母校,今年《红色薪传》剧目又新进了一些学生演员。请问你是如何参与到这次表演当中的?

  音乐学院学生高勇:我大一时就观看了这场表演,当时我觉得很是震撼人心,就特别想参与到这场表演当中,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件特别光荣的事情,很幸运我通过了选拔,经过艰苦排练,今天我登上了舞台。

  音乐学院学生郑绪:我是来自于表演系的学生,本身就很喜欢这种舞台剧,所以当时听说可以参与到其中时,我就很坚定地加入了,虽然这过程很累,但是看到同学和老师如此喜欢,我想这就值得了。

  音乐学院学生杨鑫:在整场演出当中,我表演的是《红安红》一幕,觉得能够参与其中我是十分骄傲的,今天是我登台表演的第一场,我希望接下来的表演能够比今天更完美。

                                                           (图:摄协/霍雨洁、徐阳  责编:黄师宣)

上一篇:下一篇:

作者:党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17-09-3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