诲人不倦夕阳红

——林桂生老师在黄冈市长寿公寓书法班免费讲课侧记

杨国庆

  “林老师去温哥华探亲惋惜无人再教书法盼回重新上课;老学生留黄州城执守奋发有为仍练挥毫望能字技长进。”

  这是2017年6月26日,在黄州老年公寓书法班放暑假最后一堂课上,我赠给教我们书法的林桂生老师的一副对联。因为有46字,我是用钢笔写的,赠给他时,他显得很激动,接过去后用右手给我敬礼。我受宠若惊,忙不迭的几乎在同时给他举手还礼。此时此刻,我想起了法国著名作家都德写的很有名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通篇洋溢着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怀,感人至深。我引用“最后一课”也因为这是我们2017年上半年书法班的“最后一课”,因而有了本文开头我写的这副对联。有句话叫人走茶凉,而我觉得对于林老师在书法班上讲课的回顾,是“人走茶更热”,那些平凡、细小而又感人的往事、琐事现在回想起来,一次次的使我心头发热……

  那还是今年3月的一天,我接到长寿公寓的通知,说要开书法班,我一听就很高兴,老有所乐,更要老有所学,我感到人老了要乐在学中,学在乐中。第二天,我兴冲冲赶过去,只见一个一米六最多一米六二、三的瘦小老头儿提着几个包包,坐在一间小房子里。工作人员介绍,他就是教我们书法的林桂生老师,黄冈师范学院的退休教师。我们七八个人围坐在他周围,他就开始讲课了。

  随着他的讲述,我暗暗吃惊,他今年八十二岁。我再看看他,只见他的眼睛小,但很有神,说话声音很洪亮。我感到这老头很有精气神,真是长寿之吉兆啊!他说教了三十多年的书法,退休之前就教书法。由于是第一堂课,我们没有带笔和纸张,他要求我们每人买一支大毛笔,笔毫最好六厘米长,要学会用大笔写小字,不要用小笔写大字,这对练书法很有好处。第二次上课时,林老师带了一大捆练字的米格字来,一本60来张,有24个小格,我们每人都买了几本。今天学写“家、春、秋”三个字,还有一张黄冈师范学院的校训“厚德、博学、力行、致远”。他先叫我们每人写一张校训,又写“家、春、秋”,然后他再来点评。我感到这是林老师在老年公寓教书法“诲人不倦”的开始。一直到六月下旬,我们一共上了十二次书法课,除了上面提到的校训24字,还有“人、八、二、十、木、丁、飛、鳯、家、福、壽”等,其中有几个繁体字。虽说字不多,但林老师对每个字的一笔一划如何写好,写到位,都做了详细的讲解。而且亲自示范写给我们看。特别是对一些字的间架结构讲得特别详细。师者,解疑释惑也!我很后悔以前没机会听林老师讲课。大家听了,也和我一样感到很新鲜。书写出来后,林老师又对每人写的字作了简单的点评。他又说现在教如何写“家、春、秋”三个字,可以让大家的书写水平一下子提高十年。我们一听惊呆了,这可是坐火箭啊!太神奇了吧……大家眼里都流露出几分怀疑又有几分期待和兴奋的目光。

  林老师拿出自己写的《怎样写好“家、春、秋”三个字》的论文来,里面有他写的这三个字,也有著名书法家田英章写的,还有他以前教的两位学生写的。他先从“家”讲起,说这宝盖头,是“天覆”,要宽一些。他说的提高十年的意思是,“家”字的第四笔即一短横与点上面第三笔宝盖头横钩之间的距离宜大。左边的三撇第三撇最长,同时之间要有间隙又要靠紧,这叫收紧中宫,显得紧凑。“家”字最难写的是驼背钩,起笔后要向右弯曲下行,也不应都写成圆弧形,中间部分宜写成有微直的一段(这是林老师学习田氏写‘家’字的一点体会),同时要写在Y线的右边,尾部的钩画要与起笔相应,写在Y线的左边。还有右边捺上一点,是鸟啄之形。同时一捺的最后不能往上翘。林老师看了看我们,笑道,一些人写了十年,还不一定能悟出这些道道来。你们照我说的写,就能写出一个合格的“家”字来,水平一下就提高了十年啊!

  我们一听,都由衷地笑了。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不由得不佩服教了三十多年书法的林老师。他是学理工的,运用几何原理将汉字放在X、Y线上做研究和教学,既符合汉字结构的内在规律,又让人一看就懂。在以后的讲课中,他讲到了“路径法”的问题,这是他独特的研究成果,或者说是创新成果,就是照怎样的笔画顺序,在最短的时间里将汉字写好。他还二十年磨一剑,推出《推行规范汉字》的专著,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出版发行。遇上林老师对于我们来说,真是一件很幸运的大好事。

  林老师又讲了“春”字的具体写作要点,他说左边的一撇要很长,要伸展开。右边的一捺要在第三横的三分之二处下笔,要短一些。这样一长一短显得对应,好看。同时从左边撇的最下处到右边捺的最下处连接起来,要将“日”字盖住三分之二的部分。他边说边将毛笔横在“春”字上,将这两点连接起来,果然是这样的。有学员笑,我就是悟十年还悟不出来啊。看来,跟专业书法老师学书法那就是不一样啊!

  林老师又说,还有“秋字”,右边的长弧撇是在Y线的右边,上半部分要直,过了X线才开始向左边撇去,出锋落点要在“禾”旁一竖底部上面一点。这写法及要点,没有十年的书写功力是难以悟出来的。这几个字里竟有这么多的书写知识,我们真是佩服林老师对书法的研究和深入的钻研,更有他那种持久以恒的治学态度。

  林老师还讲了“之”字左上与右下留白的要领。他说“之”字无横竖,很难写,留白就很重要,上面第一个留白处与下面的留白处古人为一比十,即上面的留白只有下面的十分之一,也就是下面的走之捺与上面的一撇的空白一定要大,是上面的十倍。现在我要求学生至少是一比五。下面空白大,才显得生动,有神韵。他又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八个字的间架结构和书写要点逐一做了很详细的讲解,同时他拿起笔来写了这八个字,又对撇捺的角度做了详尽的说明。给我们做现场示范。得益匪浅啊!这确实是诲人不倦!我还没有从任何书中或字帖中见过如此明白、详尽和精彩的讲解。我感到听林老师讲课,何况是胜读十年书啊,要是十年前能听到他讲课,我的书法写字技能应该比现在强好多倍。我真是悔听晚矣。这就是细微之处见精神,或者说是细微之处见真谛吧。林老师的教诲都深深刻在了我心里,印在了我脑海里。这是一笔无形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受益终身的大好事。

  林老师在讲解字的间架结构的同时,还非常严格要求我们读帖。他反复说,不看帖,不拿笔;不读帖,不写字。将四个“不”字去掉,就是看帖拿笔,读帖写字。并强调说写十个字不如读一个字。你按自己的习惯写,那是在积累错误,绝对没有提高。可见用心良苦。一开始我没有怎么注意,哪里晓得,他每次上课前,都将我们的作业拿出来仔细评点,还在上面写批语。一次他对我说,你没有读帖、临帖写字。经过林老师多次提醒或者说是耳提面命似的现场说法,我才开始醍醐灌顶般清醒起来,重视起来,每次写字前都认真看帖,读帖。我们被他这种诲人不倦的治学精神深深感动。

  每次布置作业时,他都要求我们写黄冈师院校训,还要求我们用宣纸写习作,春联、对联、诗词都可以,也可自己创作。他每次讲课都直接指出各人写的字的不足之处,很是直率,可谓诤言。我就自撰了一副对联“林老师讲书法字字乃诤;名教授说文字句句是真”,带到班上,大家一看就呵呵地笑,说写得好。按照他的要求,我们都写了十来副对联。我都是自撰。林老师一次教我们写“福、壽”二字,我就用这几个字写了一副对联:“教书法人名声好;福禄壽者林桂生”的对联,并在上课时送给了林老师。他很开心。

  有位名人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林老师就是这样践行的。他说田英章先生是他的书法标杆,很佩服他的字,同时他也指出田英章有的字也写得有不符合规律的地方,并将几个字一一指出来给我们讲解和分析、点评。这是很了不起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尊重权威而不一味迷信权威。这特征在林老师身上表现的很明显,这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林老师诲人不倦尽心尽力,同时他“学而不厌”虚怀若谷。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一次下课后,他将一张文稿推给我,说请你帮我改改文字。我一听就楞了。他说,我听说你很会写文章,后天师院要开大会,这是我的发言稿。我很小心地接过来一看,原是黄冈师范学院举办魅力学子表彰大会,他要作大会发言,表明他要向每人赠送他写的一件书法作品,同时他说“老朽年愈八旬,还要奋力前行。衷心希望年轻人要珍惜时间,奋厉有为,努力学习,认真做人、做事!”字字句句情真意切。我认为这也是林老师言行的最好写照。我将文稿看了一遍,感到立意高远,一颗培育学子,自强不息的拼搏之心在怦怦跳动。遵照他的要求,我只是将上下文段落之间的勾连加了几个连贯词语,这样起承转合更加流畅自如一些。其它的我没改也不能改动。古诗云:涓流积至沧溟水,卷石崇成泰华岑。正是林老师多年的“涓流积至”,量变到质变,才有今天高山般的书法学术成就。

  古人早有人如其字,字如其人之说。唐代皇帝穆宗曾问大书法家柳公权,如何将字写正,他说心正则字正。这很精辟地说明了人品与字品、书品的关系。应该说林老师挥毫书法教学写字三十多年人正,字正,心更正!梅花香自苦寒来,他的书法和书品早已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同,2011年他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2012年和2014年两次被黄冈师院评为“党员楷模”和“十大师德标兵”;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还两次被评为地级、省级优秀教师。他的书法作品先后获得黄冈地区教职工书法展一等奖,楚风杯首届全国师生书画大赛一等奖,在2014年东坡书画展中被评为一等奖。他是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黄冈师院教工书画协会名誉会长。有了这么多荣誉和成就,应该歇口气了,但是林老师作诗说:“夕阳无限好,莫道近黄昏。尚有余霞在,更应惜晚晴”。他仍是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泼墨挥毫,不断有新的书法作品问世。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他满怀激情写了“振奋民族精神”条幅,于同年9月6日在《光明日报》发表。2015年7月27日至29日,来自94个国家的116名参加第十四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的选手相聚黄州,领略汉语和黄冈文化的魅力,林老师又为每名学生赠送一副自写的书法作品。有人评价林老师的书法“基于颜体,但已出神入化自成一家,温润敦厚,雄健大气,质朴自然,端庄严谨,毫无扭捏作态,矫饰俗媚的流习,其书品韵味无穷,耐人含咀揣摩”。

  林老师的书法不仅得到人们的赞赏,他还利用书法积极主动为社会做奉献,开展公益活动。从1985年起,每年为黄冈师院的师生义务写春联一次,连续三天,到2016年已经连写26次;从1999年起,每年举办一次规范汉字竞赛,已连续举办17届。从2005年至今每年开办一届免费书法提高班,已办了13届,免费上课数百节,使几百人受益,有人还成为省、地书协会员。以上活动他自掏费用1.8万余元。2015年他两次向外地有关人员捐款2300元。林老师就像红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他引用闻一多的一句名言:“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林老师说做如一,而且做得比说的好。其人品、书品玲珑剔透,纯净可鉴,无私奉献,令人尊敬。

  黄冈长寿公寓书法班虽说放了暑假,但林老师讲课的声音仿佛仍在我的耳边回响,他教学写字的身影仿佛仍在我的眼前浮现。我感到不但要向林老师学书法,更要向他学习治学和做人的方法。字无止境,艺无止境,学写字看来真需要学一辈子。林老师诲人不倦,学而不厌,字德兼修,书品至臻,人品高尚,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杨国庆系林桂生老师在黄冈市长寿公寓书法班学生)

媒体聚焦林桂生老师先进事迹报道

(责编:黄师宣)

上一篇:下一篇:

作者:杨国庆发布时间:2017-10-13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