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学院•中软国际开启校企合作新篇章
本网讯(通讯员 杨宝平)我校电子信息学院是湖北省第三批改革试点学院之一,确立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试点以来,学院积极采取校企合作模式,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推行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中软国际作为国内及行业知名大型IT企业,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应届毕业生吸纳能力,中软国际实训基地作为教育部认证全国软件工程专业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拥有完备的实训教学体系、教学设施和强大实战型项目经理团队,学校高度重视与中软国际开展深度合作。2016年9月,学院与中软国际签订校企合作协议。2017年4月,中软国际在该院建设了“中软国际·电子信息学院”校内实训基地,并多次开展了校内项目实训,培训学生200多人次,人均培训达120学时。在校企合作基础上,通过不断总结凝练,当年立项“教育部中软国际校企合作项目”2项。
2018年4月8日,电子信息学院与中软国际签署了校企联合培养协议,开启了校企联合培养新篇章。首期联合培养以网络工程专业2018级为基础,设立中软国际班,双方本着“取长补短,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原则,开辟新学科建设的有益探索,在校企合作、特色人才培养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将有力地推进该院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快速发展。
联合培养实施“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和“适应性”的课程体系,采用项目驱动式CDIO工程教学模式和5R(5Real)实训教学方法,积极共建创新型并集“学、研、训、产”四位一体的IT人才培养模式,做到理论基础和实践并重,培养人格健全、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职业素质高、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和创业精神的工程型、应用型优秀人才。联合培养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按照“共建共管、分工合作、良性互动”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共同探索“深度融合,互利共赢”的长效合作机制。
什么是“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即学生从大学一年级开始植入企业实践课程,大学四年级作为“准员工”进入中软国际实训基地进行项目实训。什么是“适应性”的课程体系?即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定义符合行业要求的培养目标,制定与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课程大纲,并根据前沿应用技术及人才需求变化,动态更新专业课程及项目案例,实现培养目标与前沿需求接轨,把专业课重点放在核心技术方面,通过对实践类课程工程化改造,每学期开设工程项目实训环节,再从知识、能力、职业素养三个维度系统设计课程内容,设计多课程协作的集中式、模块化项目驱动的课程体系。什么是项目驱动式CDIO工程教学模式?即为学生提供一种建立在真实产品和系统的“构思-设计-实现-运行”(CDIO)过程的工程教育模式,突出培养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创新能力、人际沟通、团队协作和整个CDIO全过程能力,实现 “学中做,做中学,做学合一”,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积累项目经验。基地的项目经理针对学生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提供有关技术难点的参考资料和建议,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和持久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什么是5R(5Real)实训体系?即企业级项目实训以“六艺、二技、二专”为实训课程体系设计的技术核心,以5R系统为实训指导原则,为学员提供真实的企业环境、真实的项目经理、真实的项目案例、真实的工作压力、真实的工作机会,利用行业经验及资源,快速培养学生开发项目的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确保一次性高就业率。
中软国际(武汉)总经理周星表示,中软国际将大力支持黄师电子信息学院发展,为该院提供优质的教师资源,良好的实训环境,大量的实践项目,希望能与学院联合培养IT行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优秀人才,真正将职场化教学贯穿到学生的学习当中,以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愿景。
审核人:蔡支农
(文:电子信息学院 责编:黄师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