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路:“工科女神”是怎样炼成的?
--2017年度魅力学子事迹
姚路,湖北鄂州人,中共党员,机电工程学院机械1402班团支书。
齐刘海配上恬淡笑容,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整日和机械打交道的姑娘。她个头虽小,却积蓄着强大的能量,充满着昂扬向上的斗志,是同学眼中名副其实的“工科女神”。
“毅”
“啦啦操是全校性的活动,为什么我们不能参加呢?”刚经历完新生军训的姚路问老师。
因为机电工程学院历来女生偏少,老师正考虑放弃参赛资格。姚路得知消息后,当即找老师“讨说法”。从此,她便在院里“出了名”,老师也由此发现了她的潜能。
姚路是机电工程学院第一届本科学生会成员。她勇担重任,做好表率,通过担任校社团联办公室副主任、学院学生会副书记兼办公室主任、院学工助理,不断提升个人工作能力。由于身兼数职,“身边人都很难看到我,我总是一溜烟儿就不见了”,她说,“最忙的时候,我连续几周除了上课没有一点空闲时间,完全不刷社交软件、不看视频,只专注于学生工作”。
在两年多的学生活动中,最让她难忘的是成为学院唯一闯入第二届“孝道文化演讲比赛”总决赛的选手。几经写稿、改稿,脱稿排演,她本以为胜券在握。可当自己独自一人站在空旷的舞台上,面对近千双眼睛的注目时,姚路一下心慌了。声音紧张到颤抖,她想使自己放松下来,手心的汗却越出越多。演讲过程失误频出,在后台听到自己成绩的一瞬间,姚路的眼泪涌了出来。
这次比赛让她明白,私下里所有的准备与台上的自如应对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受挫后,她抓紧一切可以上台的机会锻炼自己的发言能力。到现在参加任何活动,她都可以腹稿上台,字清句顺地表达。
“思”
由于学生工作与活动占用了大部分课余时间,她必须善于利用时间进行高效学习。高效的前提便是强大的自控力与执行力。
“早上六点,雷打不动的起床,这时候室友还在休息,我就一个人去教室。晚上十一点多睡觉,甚至更晚,接着又是新一天的循环。”姚路将从中获得的成就感转化成下一次自我管理的动力,久而久之,自律便成了习惯。
姚路勤思考,用巧劲,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助理解记忆。拿到教材,她并不急着翻开正文第一页。在她眼中,了解整本书的脉络是头等大事,接着将一节一节的内容不断构入已经搭建的知识框架中。这样形成的知识更为系统也更为牢固。
姚路还积极参与学校、学院里组织的每一次实践活动,在参观湖北互感器、鸣利来、伊利等公司时,她积极询问相关专业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整理在笔记本当中作为储备知识。
学习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每次出现问题时,迎难而上、反思解决之道才最为重要。
2016年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是姚路第一次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性比赛。没有走出校门之前,水平排在学校前列,可对比其他学校的作品,姚路瞬间自惭形秽——差距实在太大了。被打击到的姚路,作为整个团队的答辩人有过放弃的念头,可在老师的鼓励和同学的关心下,她慢慢调整心态,最终以超水平发挥完成答辩,并得到了评委老师的认可,最后获得了省级三等奖的好成绩。
大学期间,姚路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先后获得“十佳女生”“三好学生标兵”“励志标兵”“明珠学子”称号,并荣获2015-2016学年国家奖学金。在荣誉面前,她始终保持着清醒认识,也更加重视知行合一的重要。
“暖”
与学习工作上的雷厉风行相比,生活中的姚路是个活泼可爱、富有爱心的女生。
姚路非常爱笑,带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在她寝室里,墙上书桌上贴着素色花纹的贴纸,物品杂而不乱,不大的六人间里干净而热闹。在接受采访过程中,姚路笑声不断,经常说起自己身边的趣事,时不时从书桌上拿两颗糖塞进记者手中。连她的辅导员也说她“自带一种吸引人的魔力”。
“我特别喜欢孩子们。”她笑着告诉大通社记者,“如果不是因为选了这个专业,我很有可能去当幼师。”为此,姚路大二暑假在家乡附近的教育机构担任了一个班的班主任。讲台上她是严肃负责的老师,下课了她便化身成孩子们的“知心姐姐”,与孩子们打成一片。
孩子们下课都喜欢围着她转,七嘴八舌地说着当天遇到的趣事。她会耐心地聆听每一位学生的“汇报”,时常和孩子们笑作一团。临别之际,孩子们纷纷用小纸片写下想对姚路说的话,姚路动容地回忆道:“有的小孩子连我的名字都还不会写,就用拼音拼出了几句话送给我。”
姚路随身携带各种各样的小本子,用于记下知识点、复习大纲或者是会议记录。但她还有一个用于记录生活点滴的手账本。上面不仅有她写的日记和日程计划表,还有各种贴画、随手的涂鸦,花样繁复的字体和大段的文字,无法掩盖的是女生特有的细腻与温柔。
结语:她可能不算是传统意义上的工科女,打得了辩论,参与各种学生组织和社团,活跃于各类晚会的舞台;可她又实实在在是个工科女,扎根于机械的土壤,以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带领团队屡获大奖。时间的合理安排与高效利用是她在学生工作与学习之间两相平衡的秘诀;善于总结,勤于思考是她在四年中得以迅速成长、勇为人先的法宝;内外兼修的生活方式和开朗乐观的生活态度,让她不断突破人们对 “工科女”生出的刻板印象。坚毅其外,温暖其内,善思助其自新。
(责编:黄师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