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7701班举行纪念入校40周年活动
本网讯 光阴荏苒,年华似水四十载;学友情深,同窗生涯忆当年。近期,中文7701班校友走进黄师校园,举行纪念入校40周年活动。
校友们彼此交流大学后的经历,四十年的时光在每个人身上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但他们纷纷表示永远忘不了在学校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永远忘不了自己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始终铭记母校的教导,毕生努力,回报母校,回报祖国。
喜悦写满脸上,校友们争相讲话赋诗,表达了40年后重聚的情感,以及对母校的情怀。
附1:
在黄冈师范学院中文7701班校友聚会上的讲话
汪昌松
各位校友,各位老师:
下午好!
今天,中文7701班校友齐聚母校,举行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暨入校40周年聚会,我对各位校友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并且预祝聚会活动圆满成功。
四十年前,小平同志英明决策,恢复停止了十一年的高考。这一举措,把埋没了十年的一大批优秀人才挖掘出来了。据史料记载,67-77年的十年间,全国有知识青年1600万人。通过高考,让他们重见天日,使他们熠熠生辉。七七年的全国考生有570万人,录取到本专科高校的27.5万人,升学率仅为4.6%。所以,你们当年进入高校的都是凤毛麟角,都是人中之尖。
四十年前,黄冈师专作为刚刚建立的普通高校,条件十分简陋。师资队伍量少质差,图书仪器严重匮乏,教学设备陈旧落后。你们豪情万丈地来到黄师,面对此情此景,有的人难免心理上产生落差。但是,学校还是满腔热情地把你们迎进校门,并且千方百计地创设最起码的学习场所。中文系也尽其所能开发各种渠道,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家的学习需求。虽然没有讲师教授,但也有一批知名度很高的资深教师,如刘石逸、黄海鹏、郭水泉、余承滨、夏曾澍等,他们临阵受命,负重上岗;虽然没有统一的教材,但也选用了本科院校的经典教材,还有如《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典文学讲义》等自编教材;虽然没有现代化教学手段,但学校举全校之力购买了一台东芝牌彩色电视机,率先武装中文系。应该说,为培养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学子,学校和中文系尽力了。
然而,七七级毕竟是七七级。你们入校前,已经经过了多年的社会历练,人生阅历丰富,知识面宽,思想活跃,有识见,有经验,有独立判断能力,有处事应变能力,有采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入校后,你们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对老师,有“程门立雪”的尊敬;对读书,有“凿壁偷光”的努力;对学习,有“闻鸡起舞”的奋发;对学问,有“头悬梁”、“锥刺股”的执着。如饥似渴地获取知识,不放过一个难点和疑点;记笔记,做卡片,查资料,相互切磋,相互激辩,面红耳赤地争论问题;苦练笔,勤习作,做论文,发作品,小试牛刀。把逝去的时光找回来,三年当做十年用。终于,你们成功了。当校友们学成毕业的时候,正赶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家百废待兴,百业待举,正是用人之秋,各战线各部门求才若渴,纷纷伸出温暖的手,热情搭建让人施展才能的平台。你们也向社会展示才华,大显身手,建功立业。所以在黄冈师院的办学历史上,你们创造了许多个第一:赶上了恢复高考的头班车;成了凭实力进高校的学子;是黄冈师专高考后的第一届毕业生;也是黄冈师范学院中文品牌创造的第一批奠基者。
是金子总会闪闪发光,是蛟龙总要行云布雨。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毕业后近四十年的砥砺奋进,你们这批受业于中文系的校友各行其道,各显其能,各展其才。在校友们中,涌现了一大批基础教育的品牌教师和教育行政领导干部;成长了一批廉洁奉公的地厅县处级官员和人民公仆;产生了一批建树卓著的文化名流;诞生了一批硕果累累的大学教授;成就了一批在市场上打拼的企业家和商界精英。还有一批路数不一,道行不同的创业者,也成为了社会的成功人士。现在,大家相聚母校,晒成果,比业绩,煮酒论英雄。我为你们的成功感到欣慰和骄傲。
光阴荏苒,岁月无情。如今大家都到了退休年龄,即将或者已经进入老年队伍,这是自然规律使然。我希望校友们退岗不退色,退休不忘志,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最后,需要告慰大家的是,现在的黄冈师范学院整体面貌和办学实力,远远今非昔比。尽管也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但黄师人始终坚守“尚师表,勇担当,秉诚朴,图自强”的黄师精神,凝心聚力,克难奋进;再加之学校文化渊源绵长,历史底蕴深厚,校园里有一批历史英豪在注视,其中包括中国近代革新派先驱张之洞和中国近代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等巨人的铜像伫立其间,他们的英灵在审视着黄冈师院的发展走向。我相信黄师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
附2:
黄冈师院中文7701班同学纪念入校40周年感赋
梅大圣
2018年3月10日,余以昔日古典文学教师之名份,与其他领导和课任老师,应邀参与黄冈师院(原华师黄冈分院)中文系7701班同学入校40周年聚会,感慨良多,欣赋排律。
光阴荏苒移,卌载乃欢期。
深眇忆丁巳,甜馨说现时。
独怜灵智萃,颇奈棘榛锥。
世路崎岖险,修途坎坷羁。
条船湮祻水,孤雁立江湄。
征鸟氛霾绕,飘蓬淫雨罹。
岚霏峰嶂散,霞景敝庐煕。
朗曜老三届,扬晖弱冠支。
花明幽暗去,否极泰来驰。
竹院贤良汇,陋闾颜子孳。
释经心尚圣,重教性尊师。
同社皆乾惕,园夫亦谨持。
攀登甘茹苦,勉学岂昏疲。
孔孟精微得,程朱秘要追。
晨歌俳语曲,暮索典谟规。
赤壁苏仙阁,西山鲁直池。
梅边赏珠蕾,柳下抚柔枝。
晓月寓翰墨,星霜激睿思。
春秋肇基定,利器懋勋施。
抱朴八荒适,含元六合宜。
奔波九伏忘,竭虑七襄熹。
自觉芳荃寄,原由物理推。
扶摇初志遂,慷慨炜煌弥。
排奡浪涛过,纵横英气随。
事勤终有获,德厚必昌资。
杰笔参差展,韦编次第披。
升堂开径早,弦诵睡眠迟。
张旭恒耽草,虎头常笑痴。
芷荪荷屋葺,椒桂盛功垂。
久使魁瑰出,频闻宿愿赍
儒豪雷一大,团队轶才滋。
篇册清声妙,《知音》环宇奇。
化云工训诂,字韵笃专司。
錎陷细堪析,方言博决疑。
恢弘崇浩句,连璧楚骚辞。
蕲地黄冈赋,东坡屈宋词。
钩沉文献史,道济彩毫旗。
珍籍校雠积,查田注述累。
卢郎敏雄职,李杜擅裁诗。
慎敬强梁力,谦和俊颖姿。
王君评论巧,名士锦章丕。
雅隽陶聪慧,琼怀饷玉蕤。
皋比添善贾,吴氏伴辛孜。
硉矹起高翅,奋翔迎赫曦。
诸公年岁富,汝辈壮猷为。
砚席洵夤畏,宣尼非抵欺。
闲谈庄列意,漫品哲人仪。
举酒坠茵叙,酬赓相与贻。
淹留招鹤舞,栖止羡鱼嬉。
腾茂蜚鸿集,珑松逗翠鹂。
附3:
意境美•形象美•格律美
——梅大圣排律欣赏
卢建平
今年春,黄冈师院(原华中师院黄冈分院)中文系7701班同学举行纪念入校40周年聚会。梅大圣教授应邀出席,作排律以贺。仔细读来,韵味无穷。
意境优美,令人深思
排律以“光阴荏苒,卌载乃次期。深眇忆丁巳,甜馨说现时”起笔,把人们的视觉和联想拉回到40年前的1977年(丁巳年)冬季。这一年,关闭11年之久的高考大门重新开启,全国570万出身各异、文化参差、年龄悬殊的考生涌入考场。党和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改革高考制度的序曲奏响。那是多少人人生的拐点,亦是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拐点。当年莘莘学子,如今社会各界的中坚和精英,回首往事,纪念入校40周年,如何不心潮澎湃万感集,热血沸腾喜泪流?!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语),每首诗都有一个主旨,有了主旨,诗文便水到渠成,不散不浸。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习近平主席在《二0一八新年贺词》中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梅先生目光敏锐,选定讴歌改革开放作为排律的主旨,以深爱中文7701班同学(1978年春入校)的诚挚情感,以全新的视觉构思,折射出时代的强音:国家要富强,民族要振兴,科技要先行;而强化教育、选拔人才则是关键,是前提,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恢复高考,不仅是每个考生、每个家庭的记忆,乃是国家的记忆,民族的记忆,几代人的记忆。作者以“独怜灵智萃”、“颇奈棘棒锥”、“世路崎岖险,修途坎坷羁”、“征鸟氛霾绕,飘蓬淫雨罹”的比兴手法,描述了当年“老三届”知青和各类考生在“文革”10年中欲读无书、欲学无门、欲哭无泪的人生际遇。“花明幽暗去,否极泰来驰”,高考制度的恢复和改革,给无数有志青年以新的希望。
高考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前奏和序曲。作者以小见大,以赞颂中文7701班同学纪念入校40周年为切入点,达到讴歌改革开放的时代聚焦点,导入人们深切企盼改革,迎接改革,唯有改革才有出路的重大主题,堪称新颖别致。歌德说得好,当他只是述说他主张的那一点感情时,还配不上诗人的称号,只有当他把握了现实的世界,并能加以表现时,他才算是一个诗人。作者把握了改革开放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他的诗才有时代感,才有可读性,才有生命力。我们的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但改革尚未成功,我们仍须努力!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以史为鉴,以史为镜,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此亦是梅先生创作排律和我们赏析排律的意义所在。
形象优美,令人景仰
当年参加全国高考的570万考生,仅录取27万人,录取率不足5%(2013年高考录取率为76%),进入高校就读的只是凤毛麟角,优中选优。梅教授以深情厚爱,浓墨重彩地描绘中文7701班同学有志于学的形象。他们“释经心尚圣,重教性尊师”,潜心学问,“程门立雪”,尊师重教;他们“攀登甘茹苦,勉学岂昏疲”,珍惜机遇,以“凿壁偷光”和“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专心攻读,夙兴夜寐,废寝忘餐;他们“晨歌俳语曲,暮索典谟规”、“赤壁苏仙阁,西山鲁直池”、“梅边赏珠蕾,柳下抚柔枝”、“晓月寓翰墨,星霜激睿思”。一句诗一个形象的画面,重现了中文7701班同学当年在艰苦的条件下刻苦学习的场景。他们孜孜矻矻,勤奋好学,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不仅持之以学,而且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社团活动,参与文学创作,撰写各类论文,为毕业后走向社会、适应社会而与时俱进,苦练基本功。
厚德载物,天道酬勤。作者笔锋再转,以“事勤终有获,德厚必昌资”、“芷荪荷屋葺,椒桂盛功垂”的美丽诗句,以对教育界群英和7位典型的赞扬,具体描述了中文7701班学生走向社会,回报祖国,回报改革,建功立业的形象。40年来,中文7701班学生中有的成为“全国新闻出版界的领军人物”;有一大批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知名校长和教学骨干;有的成为高等学府的知名教授、学者、“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有的公务员被授予“国家级先进工作者”、省部级个人一等功臣、“荆楚诗坛中坚”等荣誉称号;有的已是知名作家和文艺评论家……这么美好的社会形象,这么令人羡慕和尊崇的风流人物,不愧是时代的骄子,不愧是饱经风霜的一代、勤奋好学的一代、立志建功立业的一代。诗人词家都以抒情述志为诗的生命。排律以“硉矹起高翅,奋翔迎赫曦”、“诸公年岁富,汝辈壮猷为”和“腾茂蜚鸿集,珑松逗翠鹂”的诗句收束全文,赞誉中文7701班的同学是良马,是奇才,是国家之中坚,是值得骄傲和夸奖的。抒情求美,述志求善,两者都以形象艺术之真为基础,成熟了排律真善美的诗品。读此排律,不禁为诗中艺术形象,为美好的现实人物而拍案叫绝,赏心悦目,余音绕梁。
格律优美,令人享受
诗人丁芒说得好:哲学从理论上探讨人性,而文学则是从感情上表达人的本性。诗是文学中的文学,使用有音节的语言,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使用有音节的语言,从感性上表达人的本性,就是诗。梅教授排律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严格遵守格律的规范,全诗50余韵,押平水韵,一韵到底。全律除首尾两联外,其余各联对仗工整,平仄相间、相粘、相对;无孤平、三平脚、三仄尾,无重字,所以读起来酣畅流利,朗朗上口,抑扬顿挫,跌宕起伏,具有很强的语言节奏感和音韵美,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此外,诗中用典10多处,且精准适当,微言大义,寓意深远,为排律增色。
(责编:黄师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