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行 “黄冈籍院士家乡行之高校学术报告会”
本网讯(大通社记者 岳增慧 易惊鸣)11月8日下午,“黄冈籍院士家乡行之高校学术报告会”在我校举行,彭建兵、王秋良和骆清铭三位黄冈籍中国科学院院士受聘为我校终身荣誉教授,并分别作学术报告。黄冈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少敏,黄冈市委办、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科协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会议。报告会由校党委书记王立兵主持。
王立兵为王秋良院士颁发聘书
王立兵为骆清铭院士颁发聘书
王立兵为彭建兵院士颁发聘书
王立兵为三位院士颁发了终身荣誉教授聘书,为中国科学院研究员龚建明,彭建兵院士夫人、长安大学教授庞桂珍两位专家颁发了特聘教授聘书。王立兵表示,我校始终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开拓与创新,本次终身荣誉教授和特聘教授聘书的颁发让院士专家们与黄师的关系亲上加亲。他期盼家乡的院士和专家发挥智力优势、技术优势、资源优势,一如既往关注、支持家乡的高校,为黄师的发展建言献策、把脉支招,多提宝贵意见建议,给予更多支持帮助,助力黄师高质量发展。
三位院士分别作大会主题报告。
王秋良以《超导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题,从物质的导电特性入手,结合多年一线教育的经验与系列应用成果,简明阐述了对强电磁装备基础理论与工程技术的研究情况,重点介绍了高精度高场科学仪器、特种装备、医疗电磁装备、工业电磁装备等国家重大需求方面的科学与技术问题。
骆清铭以《知识改变命运 创新成就梦想》为题,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经历和研究创新实践,从提高学习自主性到主动学习、发现潜能并树立信心等方面,深入浅出地阐述知识如何改变命运,创新怎样成就梦想的人生课题。他以自身历经十余年做出的神经源分辨仪器为例,鼓励同学们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增强创新创造意识,奋勇前进,成就梦想。
彭建兵以《宜居地球科学愿景》为题进行了主题报告,他以东非裂缝和黄河串起的三大链条为切入点,讲解了宜居黄河“一个主题,六个核心”的科学构想。他结合自己对科学研究的感悟,指出人才的三个定位分别为目标定位、方向定位、品性定位,指出科学研究必须面向国家目标,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他勉励在座师生,知识、文化、智慧兼备,方能成大家;风格、境界、品味兼具,方能成大师;德、学、才、识、胆兼修,方能成大事;器、术、道兼行,方能集大成,他希望黄师学子能在祖国复兴大业之路上留下自己坚实的脚印。
王立兵指出,三位院士结合自己的从事专业和工作经历,从不同的视角分别介绍了新奇的超导材料及应用情况、创新在个人和国家发展中重要作用、宜居地球美好的科学愿景。报告紧跟学科前沿,讲解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兼具科普性和学术性,展示了院士们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务实的科学精神,彰显了中国科学家坚守科学报国初心、勇担民族复兴使命的家国情怀和奉献品质,为我们增添了前行的动力。 王立兵强调,黄冈籍院士不仅是黄冈的骄傲,也是黄冈的宝贵资源。院士们情系家乡、关注家乡、支持家乡的赤子之心在报告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充分体现了他们“乡土乡情乡愁永怀心中”。希望全校师生以院士们为榜样,筑牢家国情怀,打牢专业基础,树立科研信心,进一步增强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形成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浓厚氛围,以大格局、宽胸怀、高眼界不断创新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申硕”“更名”的黄师梦不懈奋斗! 报告会前,王立兵在体育运动中心接待室与院士一行举行了见面会,他简要向院士、专家和来宾介绍了学校发展历程及学科专业建设情况,并诚挚邀请家乡院士常回家看看,常来黄师指导,他代表学校向三位院士赠送了由我校杨疾超教授创作的书法作品。
全体在家校领导、中层单位主要负责人、教师代表以及2020级全体本科生及研究生聆听了报告会。
院士个人简介
彭建兵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湖北麻城市人,长安大学一级教授,现任长安大学黄河科学研究院院长、地质灾害研究院院长;工程地质与灾害地质学家,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大基金项目首席科学家,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学术兼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减灾协会指导委员会委员。
彭建兵院士长期聚焦于松散层大变形机制这一重要科学问题,以华北盆地地裂缝为研究对象,研究揭示盆地松散沉积层破裂大变形动力学机制,提出地裂缝成因新观点;以黄土高原滑坡为研究对象,研究揭示黄土高原地表堆积层滑移大变形动力学机制,创新黄土滑坡成因新理论;突破重大工程适应地裂缝变形关键技术和黄土滑坡防控关键技术,为解决西安和北京等大城市和地铁、高铁、大型水库等重大工程中的减灾技术难题,以及黄土高原减灾防灾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和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7项。荣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陕西省杰出人才、陕西省师德楷模和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
王秋良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湖北浠水县人,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导,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客座教授,AMS重大国际合作计划Team Leader,科技部”大科学装置前沿”领域专家。担任多个国际期刊的副主编和编委。
王秋良院士长期致力于强电磁装备基础理论与工程技术的研究。针对复杂电磁结构的极高磁场超导磁体基础科学与技术问题,解决了在高精度高场科学仪器、特种装备、医疗电磁装备、工业电磁装备等国家重大需求方面的科学与技术问题,取得了一系列创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建立了复杂电磁结构特殊冷却方式超导磁体的理论体系,获得了实际工程应用的关键技术。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中科院杰出成就奖、美国NASA奖、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金奖、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
骆清铭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湖北蕲春县人,生物影像学家,海南大学校长、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医学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骆清铭院士主要从事生物结构、功能及多分子事件信息的获取与分析研究。创建了具有亚微米体素分辨率的全脑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MOST)原理和技术,绘制出亚细胞分辨的小鼠全脑神经元三维联接图谱。建立的全脑介观图谱绘制体系已应用到神经元类型、神经环路和脑疾病模型等研究。观察到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探针存在双光子高阶光漂白效应,构建了多种基于荧光蛋白的分子探针,实现了活细胞中多对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并行成像检测。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
审核人:余艳军
(文:大通社记者 岳增慧 易惊鸣 图:张红斌 张紫寒 甘碧萍 何悠 高曙辉 责编:黄师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