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斯论坛】大会主旨报告观点摘登
本网讯 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中国与斯里兰卡两国交流与合作,12月1日,黄冈师范学院与斯里兰卡萨伯勒格穆沃大学采用“线上+线下”融合形式共同举办了“第二届中斯交流与合作论坛”。本次会议以“后疫情时代中斯交流与合作的新挑战与新机遇”为主题,旨在通过来自中斯不同学科研究人员间的交流与碰撞,为后疫情时代的中斯交流与合作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近年来,我校与萨博勒格穆沃大学依托孔子课堂和中斯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展开了深入全面且卓有成效的交流与合作,本次会议也是双方深化合作的成果。
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向军出席会议并作了《中国减贫策略:成就、经验与展望》主旨报告。现将主旨报告的主要观点予以摘登,以飨读者。
中国减贫策略:成就、经验与展望
黄冈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
陈向军
2020年以来,虽然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带来了巨大冲击,全球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的不平等现象进一步加剧,但是消除贫困仍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目标。2021年,中国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中国减贫的演变历程可以分为1949—1978年救济式扶贫、1978—2012年开发式扶贫、2012—2020 年精准扶贫三个阶段,不同阶段脱贫攻坚均立足中国国情,把握减贫规律,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创造了十分宝贵的经验。中国减贫过程中取得的主要成就主要表现在:现行贫困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人口收入和生活水平快速上升和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等三个方面。
中国脱贫攻坚事业的伟大成功,不仅是对中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直接回应,更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脱贫智慧为世界脱贫事业贡献了中国力量,提供了中国方案。具体经验可以总结归纳为:坚持精准方略,以战略规划和制度创新加快推进减贫事业发展;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用好教育扶贫这一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动员并汇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着力构建大扶贫格局。
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分界点,中国的减贫战略将进入“下半程”,即以激发微观主体的内生动力为主线,将政府集中式的帮扶政策转向更具常规性、持续性的长效机制,以此解决城乡居民的相对贫困问题。
审核人:余健明
(文、图:外国语学院 责编:黄师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