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冈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中贡献黄师力量



本网讯 12月10日上午,校党委书记王立兵在厚德楼607会议室主持召开校党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贺信、会晤、致辞、贺电精神,中央、省、市有关会议和通知精神,研究贯彻落实举措。会议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黄冈市第六次代表大会精神,在黄冈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中贡献黄师力量。全体在家党委常委出席会议。

会议传达学习了12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12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精神,1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党外人士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精神,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人民对外广播事业创建80周年的贺信精神,12月3日至4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精神,12月3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中老铁路通车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精神,12月3日习近平主席同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举行视频会晤精神,12月3日习近平主席向中国-拉共体论坛第三届部长会议发表视频致辞精神,12月5日习近平主席向“2021从都国际论坛”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精神,12月8日习近平主席向2021·南南人权论坛致贺信精神,12月8日习近平主席同冰岛总统约翰内松就中冰建交50周年互致贺电精神,《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 年本)>的通知》精神,12月3日应勇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精神,《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关于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布局服务湖北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通知》精神,中国共产党黄冈市第六次代表大会精神,中国共产党黄冈市第六次代表大会关于中国共产党黄冈市第五届委员会报告的决议精神,12月8日中共黄冈市委六届一次全体会议精神,12月3日张家胜主持召开市委常委议军会议精神,12月7日全国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12月4日张家胜主持召开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指挥长会议精神,研究我校贯彻落实举措。

会议指出,黄冈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干在实处 加快振兴 谱写新篇,为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的目标,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全省区域发展布局的具体化。“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是省委、省政府赋予黄冈的职责使命,是对全市发展与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为黄冈未来发展标注了新方位、勾画了新蓝图。大会还明确提出:“支持黄冈师范学院建设高水平师范大学。”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基础在教育、根本在人才,大学的使命在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创新与传承,办好黄冈师范学院寄托着市委的重托和全市人民的期盼,我们要结合学校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好黄冈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



会议要求,要在黄冈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中贡献黄师力量。第一,要全面深入学习黄冈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明确“站位、定位、进位”。作为办在黄冈大地上高校,我们将以此次党代会为契机,认真学习好、贯彻落实好大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一是站位,黄冈师范学院作为办在黄冈的省属高校,必须找准站位。要从全省发展大局,乃至从全国中部崛起的布局中找准黄师站位,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二是定位,我们定位是黄冈的第一所本科高校,也是目前为止唯一的一所省属本科高校,要继续立足黄冈、融入黄冈、服务黄冈。三是进位,如何实现这样的战略目标?黄冈师范学院怎样在贡献度上进位、自身发展等方面进位?特别是怎样融入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都要有明确的目标。一个大城市必须有高水平的大学,现代化的黄冈市一定要有一个现代化的黄冈师范学院,区域性中心城市一定要有高等教育的品牌性的学校。116年的黄师,我们一直是融入黄冈在发展的,今后也要继续紧紧地立足黄冈、服务黄冈,这就是我们的站位、定位、进位。

第二,要积极对接黄冈市的战略部署,确保“身入、心入、行入”。黄冈师范学院作为黄冈唯一本科高校,将坚持“立足黄冈、融入黄冈、服务黄冈”的定位,发挥人才培养主阵地、科技创新生力军、服务地方智囊团和文化传承排头兵作用,做到“黄冈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使学校成为服务黄冈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一流阵地,成为黄冈“主城崛起、两带协同、多点支撑”市域发展布局的重要支点。一是要发挥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一方面,要继续彰显116年教师教育优势特色,实施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领航工程,集中优质资源支持湖北省“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水平,继续当好黄冈基础教育人才库;另一方面,积极对接黄冈市域发展布局需求,调整优化专业设置,打造“新文科、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专业建设样板工程,培养更多黄冈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二是要发挥科技创新生力军作用。聚焦黄冈五大支柱产业和行业企业技术难题,做大做强湖北省中科产业技术研究院、李时珍大健康研究院、新材料研究院等平台,与市内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开展深度合作,组建大团队、构建大平台、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推动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突破,推进产教融合、校地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努力解决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将学科技优势转化为区域发展优势、创新优势。三是要发挥服务地方智囊团作用。发挥智力优势,围绕黄冈区域发展布局,加强黄冈产业政策、基层社会治理、重大民生领域新型智库研究,当好党政“智囊团”,将更多高质量的“文章”升级为黄冈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文件”。积极引导更多博士教授团队下沉基层,建立企业博士工作站、驻村博士工作站,开展技术指导,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将论文写在黄冈大地上。四是要发挥文化传承排头兵作用。黄冈市第六次党代会在大别山红色文化、鄂东名人文化、教师教育文化和黄梅戏的研究和传承上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积极参与,持续发力,打造文化名片、讲好文化故事、培养文化名家。深入开展大别山精神研究,弘扬学校百年师范文化,传播推广“大别山红色薪传”“霜天红烛”育人品牌,彰显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发挥“黄梅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国家级平台的引领作用,突出育人功能,助力黄冈戏曲振兴。

第三,要加快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力争“带头、带领、带动”。要在黄冈的高质量发展中起到带头作用、引领作用、带动作用,促进黄冈市加快建成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围绕我校“1234510”整体布局,加快建设“全省一流、全国知名”高水平黄冈师范大学的实际成效,落实市委提出的“干在实处 加快振兴 谱写新篇”,为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一宏伟蓝图而努力奋斗。“1”是坚定“申硕、更名黄冈师范大学”目标,要确保202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争取2025年更名黄冈师范大学,以此目标为引领,推动学校各项建设的指标持续优化。“2”是实现人才高原高峰“两高”发展战略。紧扣黄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接黄冈发展支柱产业,开展校地校企合作,精准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在教师教育、大健康、临空产业等重点领域实施“人才特区”政策,力争5年内引育高水平博士研究生400名。“3”是推进三大工程,即实施党的建设凝心聚力工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市委工作要求在学校落地见效;实施人才培养强基提质工程,着力培养大批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服务黄冈“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布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施校园文化环境提升工程,进一步改造教学科研、学生学习生活硬件条件,精心打造一流育人环境。“4”是推动“东南西北”四校区空间协同布局,对接黄冈大健康产业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东校区和李时珍中医药学院,将其打造成为黄团浠都市区现代化大学城新地标,全面改造西、南、北校区基础设施和工作学习条件,形成功能互补,“东南西北”四校区协同发展的办学新格局。“5”是谋划五个过亿元项目,深化开放办学,全方位融入黄冈“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布局,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增强汇聚优质办学资源能力,争取社会募集资金与配比年收入、科研经费年进账、省政府债券资金年使用、中央财政支持资金、社会资本合作建设5个过亿元的项目,力争学校事业发展经费每年超过7亿元。“10”是每年深化十项重大改革,相关部门要早作谋划,确确实实使我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建设在黄冈市现代化的区域性城市建设中立标杆,做表率,起到带头带领带动作用。

副校长马志斌、相关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审核人:余艳军

(文:叶若兰 图:雷汝琳 责编:黄师宣)


上一篇:下一篇:

作者:党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21-12-11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