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会学习】著名党史研究专家王炳林来校作专题辅导报告

 


本网讯1217日下午,我校在学术交流中心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读书班暨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17次理论学习(扩大)会议。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炳林教授应邀来校作《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纲领性文献》专题辅导报告。校党委书记王立兵主持会议。

 


王炳林围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这一主题,从制定《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的必要性及其主要特点、党的百年奋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科学定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把握党百年奋斗历史意义的内在逻辑、深刻领会十条历史经验等五个方面进行深入阐述和深刻解读。

王炳林指出,制定《历史决议》的必要性体现在三个“需要”,一是在建党百年历史条件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二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的需要;三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高全党斗争本领和应对风险挑战能力、永葆党的生机活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的需要。《历史决议》有三个特点,一是聚焦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二是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三是对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的评价注重同党中央已有结论相衔接。他强调,中国共产党在每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伟大成就、理论成果,阐明了百年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和本质。百年历程实现了四次“伟大飞跃”。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七次使用“飞跃”这个词,其中三次是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问题,这一重大论断科学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和重大意义。要从人民命运、道路选择、理论创新、世界影响、自我革命五个方面来把握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要深刻领会党百年奋斗的“十个坚持”宝贵历史经验,这十个方面是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会议指出,学习领悟要进一步提高站位、更深更透。要切实把牢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站位,更深更透地学习领悟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不断增强学习的自觉性、系统性、有效性,坚决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推动学习贯彻走深走实。

 


会议强调,宣传宣讲要进一步创新形式、全面准确。要牢牢把握正确的导向,通过不断创新学习形式、丰富学习载体,宣传宣讲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进一步营造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浓厚氛围,持续推动全会精神入脑入心。

 


会议要求,贯彻落实要进一步强化举措、扎实推进。要切实把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围绕学校“1234510”整体布局,咬定申硕更名战略目标,努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高水平黄冈师范大学步伐。要对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保持工作韧劲,统筹疫情防控和学校事业发展,打好收官战、完胜开局年、开创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全体在家校领导、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中层副职以上干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代表参加会议。

附:

王炳林个人简介



王炳林,196110月生,山东省东营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教育部社科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分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参加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任课题组负责人。长期从事中共党史、党建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获北京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优秀教师奖、北京市教育系统德育先进工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基金优秀青年教师奖。2001年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百人工程培养人选”,2002年获教育部教学精彩一课奖,2002年入选北京市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课学科带头人培养人选,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出版著作10 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博士论文《邓小平理论与中共党史学》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曾挂职任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市委常委、副市长。

审核人:余艳军

(文:叶若兰 图:高曙辉 摄影协会 张文佳 责编:黄师宣)


上一篇:下一篇:

作者:党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21-12-18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