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积极推进资助育人工作

本网讯 2021年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学生资助工作始终,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学校利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这一契机,突出精准资助资助育人两个重点,将学生资助融入三全育人大格局中,着力实现受助学生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积极推进资助育人工作,促进受助学生全面发展。

为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党委学工部不断凝练我校资助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自6月以来,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温馨暖心的资助育人活动,依托六个一创新开展资助育人工作,保证了各项资助政策得以切实有效的落实。

 

一份社会捐赠 彰显世间真情

 



学校充分调动各类学校及社会资源,稳步开展社会捐赠,扎实做好受助学生的物质帮扶与精神激励。本年度各类奖助学资金共奖励学生13565人次,奖励金额2273万元。其中,山东商会校友捐赠基金30万元,资助山东籍19名同学;新长城自强助学基金2.4万元,资助6名同学;燕宝慈善基金5.2万元,资助13名同学。

 

一份暖冬行动 缓解生活之忧


 

11月上旬,一则黄师寒冬御寒爱心包的补助申请通知传遍整个校园。黄师十几年如一日连续开启寒冬送温暖资助工作。从最开始的发放单一棉被,到后来开展御寒物资意见征集再采购发放,学校为30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了价值7.35万元的御寒物资,保证他们在校期间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暖冬行动作为学生资助工作的一个缩影,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暖身又暖心。

武汉到西藏的距离3000多公里,坐火车需要两天,因路途遥远,今年,学校将少数民族学生全部纳入资助体系,向路途较远、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300名学生发放返乡路费补助4万元,助力学生返家团圆。同时,学校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40名学生发放临时困难补助8万元,积极解决后顾之忧,提供暖心保障。

寒冬送暖资助内容涵盖发放棉被、寒假返乡路费补助、困难学生临时补助等项目,旨在全方位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多举措温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深层次培育学生知恩感恩意识。

 

一部励志寻访 汲取前进力量

 


学校建立资助工作宣传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国家及社会类奖助学金的激励导向使用,遴选励志成才典型,通过新媒体平台推送获奖学生个人先进事迹,对35名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优秀事迹进行展播,对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受助学生、勤工助学优秀学生专访,在全校开展向典型学习的活动,树立榜样力量,受到广泛好评。

 


学校搭建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平台。各学院辅导员对部分建档立卡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谈心谈话,深入了解家庭基本情况、经济状况和受助需求,为精准资助提供了可靠的一手资料。

 

一场紧急帮扶 师生同舟共济

 


721日,学校组织开展家庭遭受洪涝灾害影响学生的统计摸排工作,同时开启临时困难补助申请绿色通道,及时发放临时困难补助,组织各学院师生加强对受灾较重地区的宣传,让学生和家长了解国家资助政策,消除后顾之忧。同期,学校向全校87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了11.8万元的临时困难补助。

学校主动引领,为困难学生强信心。适时启动阳光资助,设立阳光助学基金,完善特殊困难救助机制,对家庭出现重大变故的学生进行阳光救助,保障其基本的生活和学习,第一时间为23人进行重大疾病救助,发放阳光助学基金8万余元。

 

一份绿色通道 滴灌求学之梦

 

黄师不断实践和持续优化资助工作,实现学生从入学前到毕业后的全过程跟踪资助,构建起价值引领、能力发展、学业促进、心理辅导、生活保障等多措并举全面发力的发展型学生资助体系,形成奖励性、助困性、普惠性、补偿性有机结合的资助模式,照亮学生成长成才。

 


学校开通暑期学生资助热线,耐心细致地为有需要的同学答疑解惑。开学报到的迎新现场,通过开设的“绿色通道”先办理入学手续,入学后,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开展困难认定,采取不同措施给予资助,使学生资助更加方便快捷、隐性温暖;使同学们切实感受到来自国家和学校的深切关怀。为提高资助工作精准度,学校根据学生家庭经济变化情况,适时调整国家助学金受助档次,并及时足额发放。

 

一场感恩教育 营造校园氛围

 

六月,学校通过举办“红心向党·感恩资助”主题教育活动,将资助宣传和育人活动渗透其中,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报效社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通过开展主题参观、主题观影、获奖受助学生典型事迹报告会、“感恩资助 伴我成长征文活动、一封感恩信活动、撰写一份《资助下成长——个人发展报告》、学生资助政策家乡行志愿服务活动、红心向党·感恩资助短视频创作大赛、一次诚信教育活动、国家助学贷款还款知识讲座等系列活动,教育引领广大青年感恩资助,强化诚信意识和责任担当,以优异成绩献礼建党100周年。

 


12月,全校近2000名受助学生感恩回馈劳动教育,激励广大受助学子用积极行动践行感恩,用志愿精神诠释青年担当,用微簿之力回馈社会,助力自身成长成才。努力构筑有温度、有法度、有深度、有高度的资助育人体系。

为师生办实事,从师生的“呼声”中找问题。学校通过细心的服务、暖心的举措,让师生有了更充实的获得感和更高的满意度,力求实现“自助、互助、助人”的目标。

展望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提升资助育人工作质量,将培养青年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资助工作的目标,助力学生享有人生出彩的华章。

审核人:余晚霞

(文:学工部 胡周友 责编:黄师宣)


上一篇:下一篇:

作者:学工处发布时间:2021-12-22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