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七年栉风沐雨,七年砥砺奋进。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全校师生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历次全会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内涵建设为核心推动高质量发展,朝着“全省一流、全国知名”高水平师范大学的目标不断迈进。党委宣传部特开设“喜迎党代会”专栏,集中展示学校改革发展呈现出的新局面及各项事业取得的新成绩。

 

胡志华:不负韶华 为梦想奋斗



人物简介:胡志华,中共党员,博士,教授,教务处处长。在担任计算机学院院长期间,敢于拼搏,寻找最短路径夯实提升学科发展,探索了一条高水平人才引进之路、校友捐赠之路、多项0到1的内涵建设之路;勇于创新,为学校的申硕攻坚寻求更广的发展空间,带领全院师生实现学院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三连冠”,被评为2020年校“十佳师德标兵”。

 

2018,胡志华到计算机学院担任院长,4年间,计算机学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结合自己在计算机学院工作期间的情况,胡志华表达了自己的几点感悟。

创新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018年,计算机学院新班子组建之时,学院仅有6位博士,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高水平人才”的短缺。这也是学院发展的“肠梗阻”,必须通过创新来解决问题。经过学院党政班子研究,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才强院之路,即分步构建引进人才体系,第一步,通过“柔性引进”引进企业博士,提升校企合作水平;第二步,利用“校友捐赠”增加安家费引进国内高水平博士,提升科研水平;第三步,引进留学中国的外籍博士,提升国际化水平。短短四年,成效显著,目前计算机学院已有博士28人,获批省级人才5人,其中两名外籍博士获批“楚天学子”,为全省首个。为引进人才争取的第一笔捐赠资金,是胡志华和学院副书记陈琛一天之内往返黄州和深圳,带着三套方案和胡佳校友汇报,最终,胡佳被他们的真诚感动,当即答应了30万元的捐赠款,这笔资金是当时学校最大的一笔捐赠。2020年疫情爆发初期,该校友又向学校首个捐赠10万元购买口罩。国际化人才培养也是今年初学院重点推进的又一创新工作,目前,学院已成功搭建好了首届俄罗斯国立西南大学直研班。

务实是夯实学科实力的关键因素

学院要快速发展,关键要怎么抓?胡志华认为,首先重点任务必须责任到人、落实到位。2021年寒假对于新进博士们是难忘的,大年三十都还在紧盯国家基金申报书,而且这只是学院打磨高质量申请书第一步,后面还要再找本领域知名专家打磨,带着博士当面去请教重量级的专家。有一天早上,胡志华从深圳回来,马上参加学校下午的中心组学习,学习完又立即赶到武汉站去北京,到达北京已是凌晨二点,第二天一早六点赶早去办事,下午又从北京赶回。这一路的风雨兼程,充分证明了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最终,新进博士首次拿到了国家基金。在胡志华的带领下,计算机学院下任务、定指标对于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学院在高水平论文发表上也有质和量的双重提升。其次,凝聚力量必须做好服务工作。众人拾柴火焰高,计算机学院实现了多项从0到1的突破。千人计划、百人计划、湖北名师、楚天学子、高水平项目、TOP期刊文章、科技进步奖、国家一流专业、省一流专业等,实现这些突破关键在于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这就要把教师的发展放在第一位,把利益和资源向教师倾斜。为了让外籍博士在黄冈安心工作,每逢重要的节日,该院都会去看望外籍博士,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学院还成立了人才办公室,今年将会继续引进优秀的应届外籍博士来校。

奉献是勇于担当的最高境界

胡志华还为我们讲述了计算机学院教师互帮互助,团结奉献的一些亮点故事。外籍博士有申报外籍基金的通道,但是命中率多大,学院之前并没有经验,石凡奇博士的前期科研成果非常扎实,拿下国家青年基金的概率非常大,可惜他只会说中文不会写中文,于是学院关玉蓉教授主动承担了翻译任务,打磨申请书二十多次,打磨好的申请书再请五位专家指导,连他的博导都非常吃惊,黄冈师范学院还能做成这样的事情!如果成功,计算机学院又将创造人才引进的一个新亮点。学院亟需教学、科研实验室,余志超老师积极联系校友范露露在建校105周年大会上捐赠20万建设博士科研实验室,去年底学院又成功募集社会资金400万和配套的320万建人工智能教学实验室,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学院全体老师的奉献精神。国家一流专业对于地方高校十分难得,我校又是师范院校,因此,工科专业想要争取国家一流专业更是困难,在全院教师的努力下,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今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这也将是计算机学院历史性的成果。

回首来时路,胡志华感慨良多,但也有一些遗憾。校党委书记陈向军送给计算机学院7个字:“边巡边改边提升”,胡志华说,相信只要把这七个字领悟透了,计算机学院必将会迎来更快的发展!

审核人:叶曙光

(供稿:校工会 责编:叶若兰)


上一篇:下一篇:

作者:校工会发布时间:2022-06-26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