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七年栉风沐雨,七年砥砺奋进。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全校师生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历次全会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内涵建设为核心推动高质量发展,朝着“全省一流、全国知名”高水平师范大学的目标不断迈进。党委宣传部特开设“喜迎党代会”专栏,集中展示学校改革发展呈现出的新局面及各项事业取得的新成绩。
坚守初心 以本为本 倾力打造具有黄师特色的一流本科教育
——教学工作巡礼
近年来,在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学校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人才培养作为本质职能,高度重视本科教育工作,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和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全校师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在人才培养、本科教育教学及专业建设中取得了较大成绩。
一、圆满完成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2017年11月,在全校共同努力下,学校本科人才培养工作得到教育部专家肯定,本科教学规范建设取得里程碑式成果。审核评估评建期间形成的“三评三促九查”“专业评估”“先分后合”等经验,受到来访学校的肯定和借鉴。
二、高质量完成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
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是党和国家振兴教师教育,培养新时代大国良师的重大举措。2019年6月,我校生物科学和汉语言文学两个专业作为湖北省中学教育打样专业,首批接受并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本次认证是作为湖北省样板高校师范专业开路先锋来认证的,认证工作得到了专家的充分肯定和教育厅领导高度评价,为全省高校的师范专业认证工作探索了模式,提供了经验。2021年11月,我校教育技术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两个本科专业紧随其后,接受并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我校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已基本形成了基于产出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办学质量和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三、召开新时代本科教育工作会议
2019年12月5日,学校隆重召开新时代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省教育厅副厅长余学敏、高教处处长邓立红应邀出席会议。大会主题为:不忘初心,倾力打造具有黄师特色的一流本科教育;牢记使命,大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会议旨在进一步牢固确立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推进本科教育创一流。
四、创建“黄冈市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2021年7月,黄冈市政府印发通知(黄政发函〔2021〕16号),与学校共同创建“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以满足新时代对高质量基础教育师资的需求。2021年11月,实验区获批湖北省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立项;2022年5月7日,黄冈市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推进会在我校成功召开,教育厅副厅长、黄冈市副市长等7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后,多个媒体深入报道,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学校以“黄冈市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为抓手,突出师范教育主业。
五、省市两级“优师计划”,承担教师教育新使命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2021年,我校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地理科学三个本科专业被纳入我省首批地方“优师计划”,共招收140人。我省地方“优师计划”由湖北师范大学、黄冈师范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3所省属本科师范院校师范类专业中获批国家一流专业或通过师范类第二级认证专业承担培养工作。今年我校在继续承担省“优师计划”培养任务的同时,还将承担黄冈市“优师计划”。被纳入省市两级“优师计划”是对我校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最好认可,也标志着我校在新时代教师教育领域的新使命、新职责。
六、积极开展教改研究,成果丰硕
近年来,学校加大了教学改革经费投入,积极开展教改研究,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4个、省级教学团队9个、省级优秀教学基层组织9个、省级一流课程30门;获批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35项,立项教学成果奖重点培育项目10项,新增省级质量工程项目84项,在同类院校中优势较为明显,为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促进产教融合
教务处牵头,积极争取并获得顺丰公益基金捐资500万元,用于我校“民用航空从业人员技能实习实训基地”项目建设,这是我校首次获得的单笔数额最大社会捐赠资金。通过项目建设,加强我校新工科建设,助力学校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能力。2021年4月26日,慧科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黄冈师范学院签订共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校企合作协议,拉开了黄师建设产业学院的序幕;同年5月21日,深圳市讯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戴毅等一行来我校考察调研,洽谈合作共建华为“5G+ICT产业学院”事宜,拟建成集“教学、实训、生产、科研、培训、竞赛、人才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高技术人才培养示范高地。新型产业学院初具雏形,民航实训基地和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培养基地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校企联合办学成果斐然。
八、凝练创新创业教育特色,屡创佳绩
学校承办2018年湖北省大学生“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再进大别山 红色永流传”主题活动并获好评,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等重大赛事及各类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近6年来,学生参加各类竞赛222项次,获奖1587项。50名同学参加海外游学,拓展视野。
2021年,学校与青桐云创(武汉)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办了黄冈师范学院创新创业导师培训班,并邀请了国家级创新创业专家到班进行了培训讲座。
九、教学条件建设稳步推进
2019年,建成340平方米的教师教育技能训练中心,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教学,改善了教师技能实践教学条件,进一步凸显“三字一话”教学特色。改造了力行楼45间标准化考场监控系统,为各项考试提供服务;2020年,建成7间全功能智慧教室和63间简易智慧教室,极大提升了信息化教学水平;2021年暑期,利用高等学校专项债券资金,建设了28间全功能智慧教室和98间简易智慧教室,全面更新了博学楼和创新楼的标准化考场设备,扩大了标准化考场容量,令我校教学环境焕然一新,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优越的教学环境。2021年8月,于圆楼建成2间师范生技能训练基地(智慧书写中心),标志着我校“三字一话”教学迈入智慧新时代。
十、线上教学取得实质成效
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做到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所有课程应开尽开。开课方案根据专业、课程等情况实施一院一策、一专业一策、一课程一策、一师一策,分步、错峰开课。保障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的质量等效,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交出一份高质量的在线教学答卷;注重典型教学案例示范引领,在学校官微设立《黄师战“疫”在线课堂》栏目,发布典型案例26篇。
十一、思想政治教育扎实有效
依托大别山丰富的红色资源,以一个红色资源展示馆、一系列红色剧目、一批红色实践教育基地、一个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等“十个一”载体,打造了在全省具有较大影响的“红色薪传”育人品牌。推进“五个思政”改革创新,把激活红色基因的德育实践融入成长成才全过程,构建了主题教育、社团文化、榜样力量、社会实践、创新创业“五位一体”的育人模式,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创新。学校获批湖北省高校“环境思政”改革示范点、湖北省示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地建设高校、9个主题的“湖北省名师示范课堂”。
十二、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初步建成
学校坚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结合专业质量国家标准,按照“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启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不断优化课程结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补融合,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实验教学体系。加强校地协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强化教育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初步建成。
小 结:
奋楫笃行,扬帆逐梦,建设黄师特色一流本科教育,是学校新发展时期的战略性任务。全校师生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内涵式发展,牢固树立本科教育是立校之本、发展之本的理念,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推进本科教育创一流!
审核人:胡志华
(文、图:教务处 责编:叶若兰)